祝寿活动由来已久,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古老民族美德的体现。“过生日”与“祝寿”,按字义上说没有什么区别,但实际运用却大不相同。年青人三十岁以下不能称“寿”,许多人在五十岁以前只在家里悄悄过生日。一个人尽管年高望重,子孙也能干,富贵双全,但寿翁寿婆还是要自谦的:“小生日,何必太隆重。”可见“寿”字是别人对寿者的尊敬话,“生日”是本人本家的“自谦语”。
因为不同的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的不同,在祝寿问题上形成的风俗也是不一样的,盐阜地区自有盐阜地区的民俗。
民间祝寿先要“暖寿”,从拜寿大堂的布置开始进入程序。首先拜寿大堂的对门的正中央高挂一幅大的“寿”字,或是与“寿”有关的中堂,有些地方男寿星挂南极仙翁、女寿星挂瑶池王母,也有的不论男女都挂“八仙庆寿图”、“三星图”等象征高寿的画轴。大堂的中间并排摆上两张以上的八仙桌子,上面摆上已经点燃的寿烛、寿桃、寿面、鱼、肉及各种用以祝寿的礼物,在桌子的前面摆上拜垫。
随着一阵鼓乐、鞭炮齐鸣,拜寿即开始了:寿星(被祝寿的老人)端坐于桌前,面对大门,随着司仪说一声:“拜寿开始”!先是由寿星的平辈来到寿星的对面,向寿星鞠躬;接着是由晚辈依次从男到女、从大到小向寿星磕寿头,最后是燃放各种焰火花炮,把暖寿活动推向高潮。
这是关于祝寿方面民俗的一个部分,在其他方面也都有其特殊的规定。
庆祝寿辰,应该由子女或亲戚朋友出面举办。
通常父母到了七十寿辰,子媳应给父母祝寿(做生日),范围是至亲好友,来往密切的亲戚,设家宴庆寿。八十、九十更应好好祝寿,逢十才称大寿。传统上,六十岁称下寿,八十岁称中寿,一百岁称上寿。
祝寿无一定仪式,通常请寿星出堂受贺,参与者行三鞠躬礼。年高德邵的长辈前来祝寿,可由主持人代表众人致答词。有的寿星“避寿”,只让子侄辈在礼堂答礼,表示谦虚,意思是不敢远劳亲友祝贺。也有的是因寿诞不喜喧闹,借故偷闲,由子侄或学生去应酬。
寿诞吉祥物
在祝寿时,礼堂里常挂寿星图。传说老寿星曾在昆仑学道,拜元始天尊为师,学成后,师父用聚宝匣击其头,聚宝匣竟如祥花一样钻进了寿星的头内,从此,他说成了人们现在常见的形象:高脑门,长脑袋,笑呵呵的拄一根长长拐杖的白发长须老寿翁相。
在民间龟、鹤、鹿都与长寿相关,是贺寿中不可缺的吉祥物,传说龟能活千年。故曹操诗《龟虽寿》中有“神龟虽寿”之句,祝寿词有“龟鹤延年”、“龟鹤遐龄”等。鹤寿常被用来作祝寿之词,因有“鹤寿千年”之说。民间祝寿时,常挂《松鹤图》。形象俊逸的仙鹤与苍劲挺拔的青松交相辉映,为寿堂增添不少雅趣。鹿也是长寿的吉祥物。因为在古代的传说中鹿也是长生的仙兽。所以,如今的寿星图中,除有得道的福禄俱全的南极仙翁外,还有金鹿、白鹤、青松等。
送寿礼
盐阜地区通常五十岁以上的整生日,都是要做寿的,称之为“寿诞”。宾客馈赠寿轴、寿联、寿幛、寿烛、高升,也有直接送钱币的,称之为“贺仪”。农村多以寿面、寿桃(用面做桃形,并在其尖头上涂上红色的面点)、鱼肉、鞭炮、蜡烛为礼请一个民间乐队,一路上吹吹打打地来到主家门口,由主家给那个民间乐队报酬。来宾到主人家时要燃放鞭炮,主人家往往也要放鞭炮以示欢迎。
暖 寿
暖寿是在祝寿前一天,寿翁和寿婆的女儿、女婿带上礼物去看望老人,为“寿星”庆寿,称为“暖寿”。当晚主人家大宴宾客,点烛鸣鞭,寿灯高悬,大门上贴寿联,中堂两边挂寿轴、寿幛,于灯烛辉煌之中吃暖寿酒,大户人家还要在这一天请戏班子演戏,现代人有人家请电影队放电影。在这些热闹活动过后,就是一种叫暖寿的热闹场面:屋内人让寿星高坐在大堂上,下面是儿女、媳妇、侄儿侄女、孙子孙女等等晚辈磕寿头。外面乐队齐奏祝寿曲,燃放鞭炮高升(高升的支数要比被祝寿者的岁数多十到二十支),使暖寿活动达到高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