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内搜索
当前位置:首页>旅游者频道>风俗民情
生 养 习 俗
发布时间:2017-08-29  浏览次数:  来源:  字体大小:【

    出生是人生的第一驿站。从呱呱降生的那一刻起,不同地区的人们会有着一系列关于生的特定仪式,有一整套特殊的民俗在等着他们。像命名礼、满月礼、百日礼、周岁礼,婴儿生下来后要挂项圈,戴手镯、银锁、玉锁之类佩物,都有其特殊的民俗规范。在高出生率、高死亡率的古代,佩戴饰物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美化装饰,更是为了企求保命护魂,即把魂魄锁在婴儿体内。还有一种“吃毛米粥”的习俗,李家生了个儿子,小孩子的父亲会在庄子上挨门逐户地招呼着人们到他家去吃毛米粥。所谓毛米粥,只不过是用糯米熬成的稀饭,装上一大碗,再在上面放上一大汤匙的红糖,每人吃完那碗毛米粥,都要象征性地丢下一角、两角钱,让主家把这钱收起来到街上去扯来红布,为小孩子做毛衫子穿,以此为孩子图个吉利。这仅是盐阜地区所流行的关于生的民俗的一种形式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催    生
    孕妇分娩前,娘家人要送小孩子的衣服、鞋袜、帽子、项圈、手镯和食品之类物品到女儿的婆家,这种行为谓之“催生”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踩    生
    婴儿出生时,有人家专门请聪明伶俐的男孩走进产房去探视婴儿,称之为“踩生”。有时也有不经意进入产房的男人,也被当作是踩生的人。一般来说,婴儿出生后,第一个外人(家庭成员之外的人)进入他的家门,就叫做“踩生人”。不少人都认为踩生人有哪种性情,婴儿长大以后也会有哪种性情。因此,乡间一些性情不好,形象欠佳而又心地善良,并有自知之明的人,一般都注意不往将有孕妇临盆的人家串门子,以免不小心踩了生,主人家不高兴。而且,一般人也都不太愿意踩生,因为产妇的血污气没有消散干净,闯进这样的地方会有“晦气”,要招灾惹祸。因此,有生人踩生之后,从道义上出发,主人要如实告诉踩生人,感谢他,把烧红的石头丢进装了酒或醋的盆子里捧到他面前,让白色的酒精蒸气去驱除他周身的“晦气”,还要招待他一顿丰盛的酒饭。在踩生人回敬一些祝福婴儿健康成长的话后,主人要热情邀他作婴儿“三朝礼”宴席的座上佳宾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报    喜
    婴儿出生后,送喜信到外婆家,称之为“报喜”。报喜时要送红蛋,一般要成单(分为3、5、9、13等等),而有的地方的娘家,要回红绿布加上鸭蛋,表示“压子”,旧时一般生女孩是不报喜的,也不送红蛋的。现在情况不同了,有人家生女孩也开始送红蛋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三    朝
    过去孕妇生产一般不去医院,农村多请“接生婆”(有地方称“收生婆”、“老娘婆”)接生,为婴儿洗澡。婴儿出生,除馈赠红蛋外,主家还要办三朝饭请客,阜宁一带还要吃“三朝面”或“改污(读-an)酒”。上桌的客人除接生婆外,还有送“月子礼”的亲友。至于左邻右舍和踩生的人一般是请他们吃糯米稀饭,称这为“吃毛米粥”。
    婴儿诞生后三日,称之为“三朝”,各民族都把这天当作人生的大庆日子,亲朋好友要携带送给婴儿的衣、帽、鞋、袜和送给主人家的酒肉、红包登门祝贺,外婆家则要特别加送一篮子红蛋(鸡蛋上涂上红色颜料)和孩子睡的摇窝、坐栏,孩子佩戴的“护身符”、“长命锁”等。
    “三朝”日,是主人家最忙碌的一天。除了迎宾待客之外,一般还要做好下述几件大事:一、“洗三”。婴儿三日后,必为之净洗,谓之洗三朝,置红鸡蛋于床前,使产妇焚香祷告,谓之拜床公床母,若产妇有病,令洗婆代拜。有些地方洗儿时,浴盆中放喜蛋、金银饰物等。洗毕,有的取蛋在婴儿额角擦一擦,认为可以免疮疖。用金银饰者,认为可以镇其惊。洗后,取父一只鞋,用碎缸片一块,肉骨头一根与婴儿一起称,叫做“上秤”。喻长大后有刚骨,事事称心。有的则以两条红带分别系上婴儿的双手,认为可以使小儿安静,不致胡作非为。在乡下,有些地方的“洗三”由婴儿的外祖母主持。外祖母在给外孙或外孙女洗三时,要说一些例行的祝颂词。例如:往洗盆里添冷水时,老太太边搅着水,试着水温,边念叨着“长流水,水流长,聪明伶俐好儿郎……。”往盆里添完东西后,又用棒槌在盆里边搅边念道:“一搅二搅三搅,哥哥领着弟弟(妹妹)跑。七十儿、八十儿、歪毛儿、淘气儿,稀哩唿噜都来了。”在洗澡时则念叨:“先洗头,做王侯;后洗腰,一辈要比一辈高;洗脸蛋,做知县;洗* 沟,做知州!”洗完给小儿梳胎毛时,又念:“三梳子,两拢子,长大置个红顶子;左描周,右打蟋,日后奔个好前程。”梳完头,拿起一根葱在小孩头上打三下,边打边说:“一打聪明,二打伶俐,三打邪魔。”经过这些程序,才算是仪礼完成。如今,很多地方的“洗三”没有这样繁琐,只是象征性的给婴儿洗个澡,如果是寒冷季节,也有连洗澡都免了的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满    月
    婴儿出生满一个月称之为“满月”,亲友在这一个月内来看望,这时所送的礼品,则被称之为“月子礼”。过去农村中多送馓子、红糖、鱼肉,贫困人家有时连烧饼也送。一般是四至六样,俗称“四式礼”或“六式礼”。满月时置酒席答谢送月子礼者,称之为“满月酒”。满月后,产妇则可以带婴儿回娘家(或者外婆家派人来带),此谓“晾尿汪”(有地方叫“晾尿斑”)。外婆家通常要送“满月锁”,有些地方的婴儿在去外婆家的时候要在鼻尖上涂上一个小黑点,在回家时把黑点再改成小红点,俗语说:“黑罩狗子来,红罩狗子去”,寓意是黑点点改成大红面子好养。
    婴儿出生满一个月时,产妇也该出月了。因此,许多地方都要庆贺。舅舅会特意找一辆小驴车将母子接回外婆家,外婆或舅舅会抱着孩子到街上或邻居家里走一走,街坊们会赠给孩子一些小礼物,亲友一般也要来祝贺送礼。
    满月时,孩子一般要剃胎发。剃头时额头要留“聪明发”,脑后要蓄“撑根长”,剃下的胎发用红纸包好后放在大门顶上,意谓步步登高;有的则是搓成圆团,用彩线缠好,挂在床头避邪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百    日
    婴儿出生一百天,称之为“百日”(其中的“日”常念成“露”)。这时一般亲友也要到场祝贺,主人家还要举办宴会以示祝贺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周    岁
    婴儿出生第一个生日,有的地方叫“过周”,古范公堤西边的民间称之为“瓦周”,东台、大丰一带称之为“抓周”,范公堤以东的还有人称之为“年基”。庆贺的礼仪则是大致相同,邀请亲戚朋友到场庆贺。来宾送礼通常以外婆、姨娘、姑妈为最多,外婆要送整套装,姑姨以鞋袜为主,即所谓:“姨娘鞋,姑子袜,一直过到八十八。”
    周岁礼又称周碎礼。孩子周岁这一日,亲朋好友前来馈赠庆贺,为小孩祝福。有的地方还有穿虎头鞋,系“长命锁”、戴“百家锁”的习俗,还要举行“拈周”的仪式。
    “拈周”就是民俗中所沿袭的“抓周礼”,是周岁中的主要礼仪。它源于原始人对征兆的信仰,是一种预卜幼儿前途和职业的礼仪。“抓周”是将各种玩具和生活用品陈列于小孩面前,督其抓取,由此卜定其日后前途、志向和兴趣。抓周礼至今仍然盛行于各地,虽然其中占卜的迷信成份少了,但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俗活动,它仍带有一定的纪念性质。有的地方在孩子满周岁那一天,将各个行业的人们常用的代表性的器具放在桌子上,给孩子梳洗完毕,穿上新衣,抱至桌前,任其随意抓取。若抓取的是笔,则说将来是文人;若抓取的是算盘,则说将来是商人;若抓取的是农具之类,则说将来是农民。有的地方在抓周前先放一本书在孩子的枕头下面,强调孩子无论将来干什么,先要读书认字;然后将花、布、钱、笔和泥土之类摆在孩子面前,听凭孩子去抓。人们都期望孩子抓取书籍,若抓到了,宾主必然欢声雷动,认为这孩子将来必然学有所成。还有的地方在所放物件中加入泥制的印信或朝珠,若孩子抓取了此物,便证明他长大了能够做官,亲朋好友都喜形于色,另有许多祝贺的话献上。抓周礼毕,孩子的父母照例要设宴招待来宾,感谢他们对孩子的关怀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摸椿·送椿
    在阜宁民间,旧时有一种摸椿和送椿的习俗。据说此风俗已经有了1000多年的时间了。传说过去有一个读书的人,品行正,学问好,就是长得一脸大胡子没能入仕。后来他索性不考了,就在乡下教孩子们读书识字。家长和孩子们很尊敬他,学生长大结婚,都请他坐首席,有的家长还请他当主婚人。有一次,他主持过婚礼后,摸着胡子说:“俗语说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,为了你们日后幸福,家庭发达,新郎栽椿树,新娘栽槐树!”这确实是从没有过的新花样,众人听了先是一愣,但是为了图个吉祥,也不好不答应。亲友中有个聪明的人忽然悟出了其中的奥秘:椿树的“椿”谓“春”,望春旺发,槐树的“槐”是“怀”(孕)的谐音,进门见喜,岂不美哉?众人同声叫好!于是,椿树和槐树便成了盼子的象征。
    后来,遇到婚后多年不育的夫妇,亲友们为了祝福他们早生贵子,便想出了摸桩与送椿的点子,在每年春节期间,亲友们预先找一户人丁兴旺的农家,暗中派人到这家的牛栅中拔取一根拴牛的木桩,这叫摸桩,也叫摸椿。用红布将木桩包好,在农历二月初三的晚上,相邀一群人敲锣打鼓,将红布包着的木桩送往未生孩子的这家,叫做送椿。这家人知道有人送桩来了,便欢天喜地开门迎椿,并且立即点烛烧香,燃放爆竹,并将“椿”放到床上,然后招待来人吃枣子茶,取其早生贵子之意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起    名
    婴儿出生后三天,家长要举行传统的庆祝仪式,并设宴招待前来道贺的亲友。庆典举行之前,一般要给孩子起好名字。给孩子起名,在过去是父亲的专利,现在一般由父母共同商定。孩子的名字一般既有乳名,又有大名(学名),大名家长自己起,乳名可以由家长出面请长辈或有名望的人起,据说这样能得到长者的庇护。也有的家长只给孩子起一个乳名。
    给孩子起名往往要费一番心思。总的原则是:从所选用字的义、音、形三方面考虑。义要隽永含蓄,音要响亮好叫,形要工整简易,同时还要力求有特色,避免重复,尤其要避免同古今名人共用一个名字。曾经看到女孩起名为周瑜的,读高中了还被人称为“都督”;有个男青年因为名字叫“魏忠贤”,姑娘们谁也不肯嫁给他。但是,避免重复不是单纯选用难字、僻字、笔划多的字就能奏效的,在中国叫张鑫、李飚、王睿之类的人各地都有。
    起名有一定的规律:
    1、以排行字辈起名。在同族兄弟数人的名字中采用同一个字或同一偏旁的字,不同的辈分用不同的字来表示,俗称“排行”或“排字辈”。在旧社会大多数字辈排男不排女,明显有“重男轻女”的思想,现在则男女都排行。排字辈用在双名时,多放在第一字,也有的放在末一字;起单名时则多采用同一偏旁的字。这种排行取名的习俗,可说遍及各地。排行字辈的讲究,有代表性的首推孔子家族。
    2、以父母长辈的愿望起名。以表示家长对子女的盼望、希冀,即以名言志,以名抒怀。例:南宋诗人陆游的母亲敬仰北宋词人秦观的才华,一次在梦中见到秦观,醒后分娩,生一子,即以秦观的字为名,名为字,为儿子取名陆游,字务观。后来,其子陆游果然成了名人。
    有一家庭生育四个儿女,夫妇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有知识的国家栋梁,于是给孩子依次取名大成、大为、小专、小家,四个名字联缀起来即是“大大小小成为专家”。
    3、以出生时间起名。以婴孩出生时间起名,也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起名习俗之一。有不同的表示方法,以出生时辰起名,如出生在清晨,父亲即为他取一个乳名叫“旭初”。以出生季节起名的,如生于农历“立春”的,父母即给他取名“庆春”、“立春”、“春生”等。
    此外,还有以出生地起名,以父母的名和姓组合成有意义的词起名,以花草树木或飞禽走兽的名称起名,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起名,以随意巧合的方式起名等等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认  干  亲
    过去,民间缺医少药,孩子生下来之后,夭折的很多,人民群众深以为忧。小孩一有病痛,就认为是子女命不好,八字不佳。为了免灾除祸,就去拜人、拜物、拜神以求吉祥,祈祷福寿,叫做“认干亲”,俗称“拜干爹干娘”。拜干爹妈的形式多种多样,如上门认干爹娘、寄拜过路者、求乞妇、拜干娘、拜干爷等。
    上门认干爹娘一般由父母领着子女,携带礼物至选好议定的受寄之家。入门后先祭干爹妈的祖先,再向干爹妈献礼,礼物一般是猪肘子一个、鲜鱼一对、酒两瓶,也有加上鸡、鹅的。干爹妈要为受寄的子女代取名字,改从己姓,列入子女的排行。有的则以金银锁片等物,置于书写着为干儿干女所取名字的纸上送给寄父母,或送衣帽鞋袜等物。承寄之后,两家便成了干亲,每逢节庆或干爹妈生辰,干儿女要给干爹妈送礼,除夕则送午饭及岁烛一对,干爹妈则答以压岁钱及糖果等,通常是三年为满;也有的因为相处融洽,终生来往,甚至干爹妈去世后,干兄弟姐妹依然相认相亲。
    拜亲仪式结束后,干妈给孩子戴上长命锁,以后使用干爹干妈送给的碗筷吃饭,意思是吃干爹干妈的饭,托干爹干妈的福,健康长寿。长命锁一般是用白银制作的,也有用金或铜做成的。用料的贵贱取决于孩子父母的经济状况。长命锁有的两面铸字,有的单面铸字。所铸之字,不外乎“长命百岁”、“富贵安乐”、“富贵双全”之类的词语。它一般是家长出资以干爹干娘的名义定制,也有的确实是干爹妈赠送的。如果能募化百家,全资定做,制成真正的百家锁,能够得到百家的福佑,那就更是十分珍贵的了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交  生  日
    女儿出嫁后第一次在婆家过生日,娘家要准备寿桃、寿面、鞭炮等礼品送至男方家,以示庆贺,此即为“交生日”。

 

【打印此文】加入收藏【关  闭】
首页 | 联系我们 | 管理制度 | 管理入口 | 信箱后台
中共阜宁县委 阜宁县人民政府主办 阜宁县政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
联系电话:051587238801 87238520 QQ:364814278
苏ICP备11025962号-1